中国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长钱”时代或将到来。方案中提出的几个关键数字,更清晰地展现了政策的力度和决心。
1. 公募基金每年A股持有量增长10%: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公募基金未来三年每年A股持有流通市值至少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四项改革措施: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权重;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引导公募基金更多地投资A股市场,并提升其长期投资能力。
2.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此举将为A股市场注入巨额长期资金,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
3. 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 继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500亿元的试点后,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这表明国家对保险资金入市的积极支持态度,并逐步完善试点机制,提高效率。
4. 财政部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权重至不低于60%: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为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财政部将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中“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至不低于60%。此举旨在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长期投资收益,并推动其提高投资管理能力。
5. 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方案细化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将从风险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维度进行考核,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保值增值目标,以支持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应用: 虽然本文并未提及区块链技术,但我们可以设想其在未来中长期资金入市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提高资金流转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投资者信心。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更加安全的资产登记和管理系统,减少风险。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其在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