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舉辦了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聚焦“長錢長投”與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總監譚永暉在會上指出,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正以其透明、便捷、高效的特性,迅速崛起為深市基金市場的主力軍。目前,深市ETF規模已突破萬億大關,佔據深市基金規模的90%以上,並在2024年全年吸引了超過3600億元的增量資金。這種強大的吸金能力,不僅反映了市場對ETF產品的認可,也體現了長期資金對於中國市場的濃厚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深市ETF的持有戶數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高達43%,達到465萬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認識到ETF作為一種低成本、多元化投資工具的優勢,並積極參與其中。這股ETF熱潮,無疑為深交所乃至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聯想到前陣子[仁寶股價]的波動,以及部分投資者對於[主權基金]的關注,ETF的興起似乎提供了一種更為穩健和透明的投資選擇。畢竟,相較於直接投資個股,ETF能夠分散風險,降低投資門檻,對於追求長期回報的投資者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如果再考量到最近[wtt]賽事中,[白馨儒]等新秀的亮眼表現,體育產業相關的ETF或許也值得關注。
譚永暉進一步強調,為了推動ETF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深交所正在多個層面持續發力。在指數產品端,深交所堅持量質並重的原則,一方面以新質生產力為導向,重點發展寬基指數,另一方面,積極創新,不斷豐富產品品類,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在制度機制端,深交所也做了諸多努力。目前,深交所99%的ETF已配備流動性服務商,這有效地提升了市場的交易效率和流動性。此外,深交所還在2024年推動了26只ETF調低管理費、托管費率,預計每年為投資者讓利超過10億元。這種降低成本的舉措,無疑將進一步提升ETF的吸引力。
不僅如此,深交所還積極推進互聯互通,將深股通與ETF的納入門檻由15億元降至5億元,使得標的ETF數量達到88只,規模佔深市ETF總規模超過五成。同時,深交所還先後推出了深港、深日、深新ETF互通,互掛產品達11只,這極大地滿足了境內外投資者跨境資產配置的需求。這些舉措,充分展現了深交所對於推動ETF市場國際化的決心。
南方東英總裁丁晨在會上表示,過去投資者常常認為“閉眼投美”就足夠了,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尋找一個具備增長潛力、政策穩定性較高的替代市場變得尤為重要。丁晨認為,市場此前可能低估了中國的創新潛力,而今年香港市場的表現也相當亮眼,恒生科技指數上漲18%,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股指之一。這充分說明,中國市場仍然充滿了投資機會。
當然,投資中國市場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近期[青鳥]行動以及一些社會事件,可能會對投資者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AIA集團首席投資總監康禮賢認為,在資產再配置的背景下,ETF憑藉其高流動性、低成本等優勢,正在成為資產配置的關鍵工具。他建議投資者應當善用ETF,在美元走弱的趨勢中,捕捉亞洲與中國的投資機遇,通過靈活的組合,平衡長短期投資目標。
康禮賢的觀點,與當前市場上對於資產配置的討論不謀而合。在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如何通過多元化的配置來降低風險、獲取穩健回報,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ETF作為一種低成本、便捷的資產配置工具,無疑將在未來的投資組合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簡街資本中國業務主管彭英之表示,簡街資本希望成為一個非常專業的頂尖服務提供者。他們的目標是,當投資者有需求時,能夠提供快速、高效的交易服務,讓投資者無需擔憂,可以快速地進場和出場。做市商在ETF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提供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效率,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交易體驗。
彭英之的表態,也反映了市場參與者對於提升ETF市場效率的共同願望。一個健康、高效的ETF市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交易所、基金公司、做市商以及廣大投資者。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完善,才能夠讓ETF市場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投資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