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医药”)近日发布公告,计划为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提供总计21亿元人民币的担保额度,加上此前已提供的担保余额,2025年度担保总额将高达22.81亿元。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关注,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与公司未来的转型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高风险担保: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巨额负担
此次担保对象包括第一医药(香港)有限公司、上海汇丰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其中,上海汇丰医药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7.75%,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更是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高达101.27%。这意味着,如果这两家公司无法偿还债务,第一医药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特别是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连锁经营有限公司,2023年净亏损1789.47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263.40万元,且负债总额已翻倍。为这样一家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的公司提供巨额担保,无疑是“火中取栗”。
扣非净利润低迷:盈利能力堪忧
第一医药2024年预计净利润增长显著,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仅为净利润的4.8%。这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利润来源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如房屋征收等,其核心医药业务的盈利能力令人担忧。这与公司持续为亏损子公司提供担保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公司战略方向的迷茫。
转型希望:电商和国际化战略的探索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第一医药也展现出积极的转型意图。公司近期聘用两名拥有电商背景的副总经理,暗示其正积极探索电商渠道,试图提升线上销售和品牌影响力。此外,公司可能也在布局国际市场,试图利用“中国特色”和“窗口”优势,摆脱传统药店低层级恶性竞争的困境。
区块链技术:潜在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以其透明度高、安全性强、可追溯性好等特点,有望解决医药供应链中的诸多问题,提升医药行业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区块链可以用于追踪药品的来源和流向,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可以用于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降低供应链成本;还可以用于构建更安全的支付系统,提高资金流转效率。第一医药可以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其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中,从而降低风险,提升效率。
结论:风险与机遇并存
第一医药为亏损子公司提供巨额担保的举动,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然而,公司积极探索电商和国际化战略,以及潜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也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公司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并充分发挥其“品种”优势和“IP”优势。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第一医药的战略调整和财务状况,观察其转型之路能否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