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高集团,这家号称家居五金行业龙头的企业,其IPO之路走得可谓是步履维艰。三年时间,足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栋梁,却未能让悍高顺利敲开深交所的大门。透过其招股书上粉饰的数字,我看到的不是冉冉升起的行业新星,而是危机四伏、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营收增长、净利润翻番,这些数据乍看光鲜,细究之下却暴露出种种问题,简直让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高管薪酬与员工待遇的巨大鸿沟,专利纠纷暴露的创新短板,对赌协议的潜在风险,以及对传统渠道的过度依赖,无一不指向一个事实:悍高的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一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然而,在悍高,这种付出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当高管们享受着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年薪时,那些在一线挥洒汗水的员工,却面临着社保缴纳不足、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窘境。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让人感到愤怒,更让人对悍高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质疑。
招股书上的数字,简直刺痛双眼。核心高管一年薪酬总额高达1645万,董事长欧锦锋一人独占408万!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在二线城市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如此高昂的高管薪酬,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常年低于销售费用的一半,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模式,简直是饮鸩止渴!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氏兄妹牢牢掌控着公司决策权,典型的“家族式”管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模式,很容易滋生腐败和利益输送,最终损害的是全体股东的利益。
一边是高管们挥金如土,一边却是员工们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悍高长期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保及公积金,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补缴金额,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出悍高对员工权益的漠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更破坏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悍高竟然存在违建厂房!7751平方米的违建面积,如果被强制拆除,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不仅暴露了悍高内部管理的混乱,更触碰了安全生产的红线。一家连基本的合规经营都做不到的企业,又如何让人相信它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口口声声宣称拥有上千项专利,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不堪一击。悍高所谓的“创新”,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专利数量的堆砌,掩盖不了其核心技术缺失的真相。与其说悍高是一家科技创新企业,不如说它是一家精于模仿和改良的“拿来主义”公司。这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频繁的专利侵权诉讼,更是狠狠地打了悍高“创新”的脸,也让人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捏一把汗。
1173项专利,听起来很唬人,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水分极大。核心发明专利仅仅18项,而且在2022年后就没有新增!这说明什么?说明悍高根本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所谓的专利,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外观设计或者实用新型。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策略,只能糊弄外行人,根本无法支撑起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靠的是不断突破的创新能力,而不是靠着堆砌专利数量来虚张声势。
如果说专利数量还能勉强撑起悍高的“创新”门面,那么接连不断的专利侵权诉讼,则彻底撕下了这层遮羞布。铭珈家居、江苏酷太、厦门和而达、宁波搏盛……一家又一家企业将悍高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知识产权。累计超过370万元的赔偿和解金,是悍高为自己的“拿来主义”付出的代价。这不仅是对金钱的损失,更是对企业声誉的巨大打击。一个靠抄袭和模仿起家的企业,注定无法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消费者的信任。
除了专利侵权,悍高还频频登上质量黑榜。智能晾衣架的内部布线缺陷,导致短路风险,被江苏省消保委点名批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充斥着消费者对悍高产品质量的控诉:虚假宣传、退换货难、实物与宣传不符……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一个事实:悍高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存在严重问题,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是形同虚设。一个连产品质量都无法保证的企业,又如何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品牌信誉的崩塌,将会对悍高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赌协议,就像悬在悍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将其劈得粉身碎骨。这份协议,是资本的诱惑,也是企业发展的枷锁。它既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快速扩张,也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悍高与顺德智谷、兔宝宝等投资机构签署的对赌协议,无疑给其IPO之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一旦上市失败,巨额的回购压力,将成为悬在实控人头上的利剑。而隐藏在这份对赌协议背后的,是悍高对资本的过度依赖,以及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足。
2020-2021年,悍高为了获得融资,不惜与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约定如果IPO失败,控股股东需要以“投资本金+6%年化收益”回购股份。虽然2023年2月协议条款表面上“终止”,但与兔宝宝的补充协议仍然保留了IPO否决后的回购权利。这意味着,一旦悍高上市受阻,实控人将面临巨额的资金压力。这笔钱从哪里来?是变卖资产,还是寻求新的融资?无论哪种方式,都将对悍高的经营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这种将企业命运押在IPO上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冒险,更是一种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
表面上看,悍高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增长,但增速却在明显放缓。2022年营收增速从72.8%骤降至9.91%,2024年也仅为28.57%。这种增速的放缓,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竞争加剧、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过度依赖传统渠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悍高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摆脱对传统渠道的依赖,未来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增长的幻觉,掩盖了悍高内在的危机,也让人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与业绩增速放缓相伴随的是应付账款的飙升。从2.17亿元到3.87亿元,短短几年时间,悍高的应付账款就增加了近一倍。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超过50%,这意味着悍高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偿还这些债务,将会影响到公司的信用评级,甚至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种债务高企的状况,无疑给悍高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投资者对其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悍高的发展模式,就像一个瘸腿的人,过度依赖线下经销这条“腿”,而电商这条“腿”却显得羸弱不堪。这种不平衡的渠道结构,不仅限制了悍高的发展空间,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但电商增长乏力,说明悍高在渠道建设上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毛利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成本控制而非技术创新,更暴露了悍高在盈利能力上的短板。这种“虚胖”的盈利模式,缺乏持续性,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线下经销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2.79%上升到2024年的57.44%,而电商收入占比却停滞不前,仅仅从20.95%微升至21.65%。这说明悍高在电商渠道的拓展上遇到了瓶颈。虽然投入了大量的销售费用,但收效甚微。过度依赖天猫、京东等平台,也增加了渠道风险。一旦平台政策变动或流量成本上升,悍高的业绩将会受到冲击。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冒险。一个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1年至2024年,悍高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像坐过山车一样,从39.35%下降到26.38%又增加至35.88%,稳定性不足。这种剧烈的波动,说明悍高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让人担忧的是,悍高毛利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成本控制而非技术创新。这意味着,悍高并没有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而是通过压低成本来获得利润。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升盈利能力,但长期来看,将会损害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这种“粉饰”的财务报表,掩盖了悍高真实的盈利能力,也让投资者对其长期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悍高的案例,折射出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弊端:重资本、轻治理,重营销、轻研发,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发展。高管薪酬与员工权益的失衡,专利纠纷暴露的创新短板,对赌协议叠加的资本压力,以及依赖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都成为了悍高IPO路上的“拦路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治理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并规范内控,即便成功上市,其长期价值亦难获市场认可。悍高的IPO之路,注定充满挑战,而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