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官方味道,仿佛是给那些老旧、锈迹斑斑的工业机器刷上了一层新油漆。习近平总书记说它是“关键任务”,我却觉得更像是某种政治任务,是用来填补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中的一个巨大窟窿。诚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一切现代化都无从谈起。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吗?
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我们真的要再走一遍吗?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这种发展模式的代价,我们真的能承受得起吗?更何况,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我们还在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是不是有点太落后于时代了?所谓的“新型工业化”,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那不过是给落后的生产力套上一个时髦的概念而已。
西方工业化,说白了就是一部血泪史。资本的原始积累,建立在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之上。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更是给地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现在,我们高举“中国式现代化”的旗帜,似乎想要避免重蹈覆辙。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我们一方面强调自主创新,一方面又在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我们一方面高喊绿色发展,一方面又在拼命扩大产能。这种矛盾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怀疑,所谓的“新型工业化”,到底是为了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还是为了维护某种既得利益? 难道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就意味着可以一边享受工业带来的物质繁荣,一边逃避它所带来的道德谴责吗?这根本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文章里提到了要素、体系、绩效、生态这四个关键词,美其名曰“重塑”,说白了就是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大修补。但问题是,这种修补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先说要素。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它真的是万能的吗? 我们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这不假。但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更何况,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而这些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手中。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 struggling 的传统制造业,又能分到多少羹?
再说体系。 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充满了困难。新兴产业固然有潜力,但它们能否真正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仍然是个未知数。更何况,产业升级转型,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失业。那些被淘汰的工人,又该何去何从?
再说绩效。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减少碳排放,这些都是正确的方向。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我们往往会牺牲环境。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往往会牺牲质量。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危机。
最后说生态。 建立有利于新技术创新突破、新企业加速涌现的生态体系,这听起来很动听。但现实却是,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这种腐败的生态,只会扼杀创新,阻碍发展。 新型工业化如果不能打破这些既有的利益格局,那它就注定会失败。
文章里大谈特谈创新,好像只要有了创新,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我看到的却是,创新正在成为一场精英的游戏,一场少数人狂欢,多数人被抛弃的盛宴。
那些掌握了资源、资金、技术的人,他们可以尽情地创新,享受创新的红利。而那些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人,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差距越来越大,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创新,如果只是让富者更富,贫者更贫,那它还有什么意义? 它真的能带来共同富裕吗? 还是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数字经济,听起来很时髦,好像只要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就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我看到的却是,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泡沫。
大量的资金涌入互联网行业,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独角兽企业。但这些企业,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有多少是靠烧钱、靠炒作、靠概念来支撑的?数字经济,如果只是建立在泡沫之上,那它终究会破灭。 到时候,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绿色发展,是现在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但问题是,绿色发展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新的技术、改造旧的设备。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绿色发展,如果只是让老百姓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那它还能得到支持吗?
更何况,绿色发展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一些企业,打着绿色发展的旗号,骗取政府补贴,谋取私利。 这种虚伪的绿色发展,只会败坏绿色发展的名声,让人们对绿色发展失去信心。
文章里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话说得没错。谁也不想受制于人,把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但问题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的自主可控真的可能吗? 我们需要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需要依赖国外的市场和资源。完全的自主可控,意味着闭关锁国,意味着与世界脱节。 这种代价,我们真的能承受得起吗? 难道为了安全,我们就要放弃发展吗?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
文章里提到提高关键战略资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这更是痴人说梦。 我们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国外资源的依赖。 我们缺油、缺气、缺矿。 这些资源,我们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试图通过加大勘查开发力度,推进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资源依赖,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尽可能地延长资源的利用周期。 试图完全摆脱资源依赖,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