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年头,做个投资者简直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掉进信息黑洞。市场像得了癫痫一样抽搐,新闻比苍蝇还多,嗡嗡嗡地吵得你头疼。想赚点钱?先得练就一副过滤噪音的铁石心肠。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到底是谈判策略,还是准备玩真的?90天的关税暂停期,画饼充饥吗?金融媒体上,专家们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观点一个比一个劲爆。打开X(原推特),Cliff Asness 跳出来说关税政策“糟糕透顶”,Bill Ackman 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关税本身没问题,但设计得太烂”,Anthony Pompliano 却高喊“关税可能是有益的!”。面对这一群自诩先知的家伙,你告诉我,我该信谁?他们是真懂,还是在浑水摸鱼?反正我看着他们吵来吵去,只觉得更焦虑了。
我的策略很简单:与其被这些噪音干扰,不如缩小关注范围,盯紧那些真正确定的东西。别去猜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没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相反,我们要找到那些几乎肯定会发生的趋势,然后顺势而为。所以,说到关税,我最确信的一点是:特朗普政府铁了心要让美元贬值,哪怕这会动摇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根基。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全球责任,或者国际形象,保住自己的基本盘才是王道。
白宫的算盘打得震天响,表面上是贸易战,实际上是货币战。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让美元贬值,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甚至不惜牺牲美元的霸主地位。别以为这只是我的阴谋论,证据就在那里,明晃晃地摆着。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史蒂夫·米兰的那篇演讲。就在关税争端最激烈的时候,白宫突然发布了这篇稿子,你觉得是巧合吗?我可不这么认为。米兰在演讲里几乎是公开承认,美元的储备地位其实是美国经济的诅咒。他说,这种地位造成了长期的货币扭曲,配合其他国家设置的不公平贸易壁垒,导致了不可持续的贸易逆差。说白了,就是美元太值钱,导致美国货卖不出去,制造业衰退,工人失业。
米兰还抱怨说,对美元的需求压低了美国的借贷利率,但同时也扭曲了货币市场,让美国企业和工人在全球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受够了!与其维持美元的虚高地位,不如让它贬值,让美国货重新变得便宜,刺激出口,重振制造业。至于美元贬值会引发什么后果,比如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动荡,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策略,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长远的未来。但这就是政治,短视而残酷。
美元如果真的垮了,或者至少是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答案是:混乱。但混乱也意味着机会。对某些人来说,是灾难;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而比特币,或许就能抓住这次机会。
短期来看,美元贬值对比特币来说绝对是利好。过去五年,比特币和美元指数(DXY)的相关性基本是负的。美元跌,比特币涨,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脑冲进去。历史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预测未来的绝对依据。市场情绪、监管政策、技术发展,这些都会影响比特币的价格。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别指望靠比特币一夜暴富。
从长远来看,全球宏观体系的动荡会催生新的储备资产。各国政府和企业之所以选择美元,是因为它的稳定性。但如果这种稳定性受到质疑,他们就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我认为,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碎片化的储备体系,不再是美元一家独大,而是多种货币并存,黄金、甚至是比特币,都可能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问题是,各国政府真的会信任一个不受控制的数字货币吗?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世界里,比特币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稀缺性、全球性、去中心化。它不受任何政府或实体的控制,总量有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价值储存手段,尤其是在国际局势紧张,全球货币体系面临崩溃风险的时候。但别忘了,比特币仍然是一种高风险资产,它的价格波动巨大,而且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监管不确定性、技术风险、以及来自其他加密货币的竞争。
“混乱是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但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在混乱中,大多数人都会被碾压成渣,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抓住机会,实现飞跃。而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Bitwise首席投资官马特·霍根,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在2024年12月预测比特币在今年年底会达到20万美元。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有信心吗?或者说,他只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我不知道马特·霍根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样的预测。或许他真的相信比特币有潜力达到20万美元,或许他只是想借此吸引眼球,提高Bitwise的知名度。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预测都充满了风险。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更何况,加密货币市场本身就充满了泡沫和投机。与其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预测,不如自己做好功课,理性分析,谨慎投资。别让市场情绪冲昏了头脑,更别把自己的血汗钱当成一场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