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香港摩星嶺,由DappLearning、ETHDimsum、Panta Rhei以及UETH联合主办的Pop-X HK Research House活动现场,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以下简称V神)的身影,与社区成员小薇一同出现,无疑成为了全场焦点。很难想象,这位深刻影响着区块链世界的技术天才,竟然能用如此流利的中文与大家交流,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思考?
在活动间隙,DappLearning社区发起人Yan,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对V神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采访内容涉及了ETH POS机制、Layer2扩展方案、前沿密码学以及炙手可热的AI人工智能等多个话题。更令人惊喜的是,本次访谈完全采用中文对话,V神全程以近乎母语的流畅度表达观点,展现了其对中国文化和社区的尊重与投入。不禁让人感慨,他或许比许多国内的“专家”更懂中国。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V神在访谈中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深刻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以太坊未来发展的独特 vision,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毫不避讳地指出当前以太坊生态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这种坦诚与务实的态度,正是以太坊社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对于以太坊从PoW(工作量证明)转向PoS(权益证明)这一重大升级,社区内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尽管PoS已经稳定运行四年多,共识网络中涌现出上百万的验证者,但ETH兑BTC的汇率却一路下跌,这无疑给PoS机制的有效性打上了一个问号。
面对Yan提出的质疑,V神的回答却异常直接,甚至有些“冒犯”:“我觉得BTC和ETH的这些价格跟POW和POS完全没有关系。” 他的这番话,仿佛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将代币价格与共识机制简单划等号的幻想家们。在V神看来,BTC和ETH社区的差异、思考方式的不同,才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这种观点,无疑挑战了币圈长期以来“技术决定价值”的固有认知。
V神进一步指出,ETH的价格问题在于,尽管以太坊拥有无数种可能的未来,无数成功的应用可能会在其上涌现,但这些应用为ETH带来的价值可能并不对等。“这是社区里面很多人担心的一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 V神以Google为例,尽管Google拥有众多产品,但其收入的90%以上仍然来自搜索业务。这种“Google模式”的类比,犀利地揭示了以太坊生态面临的困境:应用繁荣,却难以转化为代币价值的提升。仿佛辛勤耕耘的农民,最终却将果实拱手让人。
那么,以太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应用?V神强调,我们需要支持那些对以太坊持有者和对ETH有长期价值的应用。换句话说,那些仅仅消耗ETH,却无法为ETH带来实质性回报的应用,并不能真正推动以太坊生态的健康发展。V神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当前以太坊应用开发方向的一次深刻反思,也为开发者们指明了未来的道路:我们需要构建真正能够反哺以太坊生态的应用,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廉价的“gas station”。他直言,以太坊未来的成功,与共识算法的改善并没有太多相关性,而在于生态应用的质量与价值。
以太坊2.0引入的PBS(Proposer & Builder Separation,提议者与构建者分离)架构,旨在进一步提升网络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程度。按照设想,用户未来甚至可以使用手机等轻节点来验证ZK(零知识证明)proof,只需抵押1个ETH即可成为验证者(Validator)。然而,V神也敏锐地意识到了PBS架构可能带来的中心化风险:Builder(构建者)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例如抗MEV(矿工可提取价值)、生成ZK Proof,甚至在Based Rollup方案中担任Sequencer(排序器)的角色。这是否会导致Builder过于中心化,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抗审查能力?
V神坦言,这涉及到重要的哲学问题。在比特币和以太坊早期,存在一个潜在的假设:构建一个区块和验证一个区块是相同的操作。这意味着,构建者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gas)来构建区块,而全世界的每一个节点也需要消耗相同的资源来验证该区块。因此,gaslimit的设置必须兼顾普通电脑的计算能力,以确保网络的去中心化。然而,随着ZK、DAS(数据可用性抽样)和Statelessness(无状态验证)等新技术的出现,构建和验证区块的难度可以变得不对称。构建区块的难度可能变得极高,但验证区块的难度却可以变得极低。这种技术进步,究竟是福音还是潘多拉魔盒?
V神以无状态客户端为例,如果采用无状态技术,gaslimit可以提高十倍,但构建区块所需的算力将变得巨大,可能需要高性能的MAC studio或更强大的服务器才能完成。与此同时,验证成本却会大幅降低,甚至可以通过ZK技术进一步降低CPU成本,通过DAS技术将验证成本降至极低。这种“高构建成本、低验证成本”的模式,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V神认为,如果以太坊网络中出现一些拥有更高算力的超级节点,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防止它们作恶。这些潜在的威胁包括:51%攻击、审查交易以及抗MEV操作。
针对51%攻击的风险,V神指出,由于验证过程由Attester(证明者)完成,Attester节点需要验证DAS、ZK Proof和无状态客户端,而这些验证成本极低,因此共识节点的门槛仍然较低。即使少数超级节点控制了大部分区块构建权,它们也无法干扰整个共识过程,只能审查部分用户的交易。为了进一步降低审查风险,V神提出了Fossil的概念。Fossil可以将“选择交易”的角色和“执行交易”的角色分开,从而使交易选择过程更加去中心化。即使大型节点拥有较高的算力,它们的选择权也将受到限制。
V神坦言,Fossil方法比之前的设想更加复杂。过去,我们希望每一个节点都是一台个人笔记本电脑,但现实是,即使是比特币也采用了混合架构,矿工们都集中在大型数据中心。因此,在PoS中,可能存在一部分节点需要更高的算力和资源,但它们的权力将受到限制,而其他节点可以保持分散和去中心化,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和去中心化。V神的这番话,揭示了以太坊在追求去中心化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终极挑战:如何在技术进步与权力制衡之间取得平衡?复杂性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Layer2的出现,无疑是以太坊解决TPS(每秒交易数)问题的关键一步。回顾当年ICO(首次代币发行)时期,以太坊主网拥堵不堪的景象,如今L2的蓬勃发展已经让用户体验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L2也并非完美无瑕,流动性割裂(liquidity fragment)问题日益凸显。对此,V神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当前L2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安全方面的进展还不够快。他一直在推动L2升级到Stage 1,并希望今年可以升级到Stage 2,同时支持L2BEAT在这个方面做更多透明性工作。V神的这番话,宛如一位严厉的导师,鞭策着L2开发者们不断提升安全性,而不是沉溺于TPS的提升。
除了安全问题,L2之间的互操作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V神认为,L2之间的跨链交易和通信应该更加简单、快速、成本更低。他透露,去年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包括Open Intents Framework和Chain-specific addresses等,但这大部分是UX(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其实我觉得L2的跨链问题,可能80%其实是UX的问题。” V神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L2互操作性的瓶颈:技术并非难题,糟糕的用户体验才是阻碍L2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解决UX问题可能很痛苦,但只要方向正确,就能化繁为简。这无疑给L2开发者们敲响了警钟:提升用户体验,才是L2发展的重中之重。
Optimistic Rollup的Withdraw时间长达一周,这无疑是用户体验的一大痛点。V神对此也深感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支持2 of 3的验证方法,即OP(Optimistic Rollup)+ ZK(Zero-Knowledge Proof)+ 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满足三个要求:完全Trustless(无需信任),TEE技术作为辅助角色,无需完全信任;开始使用ZK技术,但由于ZK技术尚处于早期,不能完全依赖;将Withdraw时间从一周降低到1个小时。V神甚至设想,如果用户使用Open Intents Framework,Market Makers的流动性成本将降低168倍,Withdraw时间可以从1周降低到1个小时。长期来看,Withdraw时间甚至可以降低到12秒(当前区块时间),如果采用SSF还可以降低到4秒。这无疑为跨链桥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安全性、效率与用户体验并重,才能构建真正可靠的跨链桥。
在L2 Roadmap的早期,很多人认为可以完全复制比特币的Roadmap,L1的用途会非常少,只做证明等少量工作,L2可以做剩下的一切。但V神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果L1完全没有担任什么角色,那这个对ETH来说是危险的。” 他重申了之前的担忧:以太坊应用的成功,无法成为ETH的成功。如果ETH不成功,就会导致社区没有钱,没有办法支撑下一轮的应用。因此,如果L1完全没有担任角色,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整个架构都会被L2和一些应用控制,而不会有谁代表ETH。V神呼吁,在一些应用里多给L1分配角色,这样对于ETH会更好。这无疑是对L1角色的重新定义:L1不仅仅是L2的底层基础设施,更是以太坊生态的基石,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确保ETH的长期成功。
那么,L1应该做什么?L2应该做什么?V神认为,在一个L2 Centric的世界里,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L1来做,例如L2需要发证明到L1,如果一个L2出问题,用户需要通过L1跨链到另外一个L2,此外还有Key Store Wallet,以及在L1上面可以放Oracle Data等等。此外,一些高价值的应用,比如Defi,其实更适合在L1。V神指出,一些Defi应用更适合L1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Time Horizon(投资期)很长,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也很长,比如一年、两年、三年。如果一个L2的治理出现问题,理论上用户可以退出并迁移到L1或另一个L2,但如果资产锁定在长期智能合约中,用户将无法退出。因此,V神认为,有很多理论上安全的Defi,实际上并不是很安全。基于这些原因,有一些应用还是应该在L1上做。这无疑是对Defi应用部署策略的一次深刻反思:安全性优先,长期价值至上,L1仍然是高价值Defi的理想归宿。
为了支持更多应用在L1上运行,以太坊也在积极探索L1的扩容方案。V神透露,以太坊有一个Roadmap,计划在2026年通过四个方案提升L1的可扩展性:Delayed Execution(延迟执行),将区块的验证和执行分开,允许每个Slot只验证区块,在下一个Slot执行,从而提高处理时间;Block Level Access List,在区块信息中说明该区块需要读取哪些账户的状态以及相关存储状态,从而并行处理EVM的运行和IO;Multidimensional Gas Pricing,设置一个区块的最大容量,这对安全至关重要;EIP4444,历史数据处理,允许每个节点只保存一部分信息,并用p2p的方式分散存储。V神认为,如果将这四个方案结合在一起,可以将L1的Gaslimit提高10倍,从而为L1带来新的活力。这无疑是以太坊对L1未来的美好愿景:不仅仅是L2的底层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可能的平台。
以太坊为了保证安全性,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但稳健的策略:同时维护多个客户端(共识客户端和执行客户端)。这种多客户端模式,类似于软件工程中的“异构冗余”,旨在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大量的协调工作,导致开发周期比较长。相对于其他L1而言,以太坊的升级速度确实显得有些缓慢,但这也恰恰是以太坊高度重视安全性的体现。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也引发了社区的思考: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以太坊的升级效率?
面对社区的疑问,V神也坦诚地承认了以太坊升级速度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神提出了两个可能的方案:首先,提高协调效率。他表示,以太坊现在开始有更多人可以在不同团队之间游走,保证团队之间的沟通更高效。V神特别提到了托马斯,他成为了新的ED之一,他的优势在于他既在客户端团队工作,也在以太坊基金会(EF)工作,可以更好地进行协调。托马斯的加入,无疑是以太坊提升协调效率的重要一步。
除了提升协调效率,V神还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设想:对客户端团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他透露,目前以太坊的升级策略是,需要五个客户端团队都完全准备好,才会公布下一次硬分叉(网络升级)。但现在以太坊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只等四个团队完成即可开始升级,这样不需要等那个最慢的团队,也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种“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无疑将激发客户端团队的活力,从而加速以太坊的演进。V神的这番话,也暗示着以太坊的升级策略可能会发生转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效率,引入竞争机制,加速以太坊的发展。这种转变,或许将为以太坊带来新的活力。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ZK)技术,被视为区块链隐私保护和扩容的关键。然而,随着ZK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学习曲线也变得越来越陡峭。无论是大众还是开发者,都发现难以跟上Groth16、Plonk、Halo2等技术的快速迭代。此外,ZKVM(零知识虚拟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ZKEVM(零知识以太坊虚拟机)的方向不再像之前那么受欢迎。当ZKVM逐渐成熟,开发者似乎也不再需要过度关注ZK底层。面对ZK技术发展的现状,开发者们应该如何应对?
V神认为,对于ZK生态来说,最好的方向就是让大部分的ZK开发者可以使用高阶语言(High Level Language,HLL)。开发者可以在HLL中编写应用代码,而那些Proof System的研究者,则可以继续改进和优化底层算法。这种分层开发模式,使得开发者无需了解底层细节,即可构建基于ZK技术的应用。V神的这番话,揭示了ZK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底层算法到高阶语言,降低开发门槛,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
V神特别提到了ZK RISC-V的路线。RISC-V作为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也可以被视为一种HLL。包括EVM在内的很多应用,都可以在RISC-V上编写。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使用熟悉的编程语言(如Rust)来开发ZK应用,而无需学习复杂的密码学知识。这无疑将大大降低ZK开发的门槛,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ZK生态。V神的这番话,也暗示了ZK RISC-V的巨大潜力:它将成为ZK技术普及的重要推动力,为Rust开发者带来新的机遇。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开发者生态的变革。
应用密码学,特别是零知识证明(ZKP)、多方计算(MPC)和全同态加密(FHE)的结合,代表着密码学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这些技术有望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安全计算和共享。然而,V神也敏锐地指出了这些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FHE的安全性问题。V神认为,FHE最大的隐忧在于,它通常需要一个Committee(委员会)来运行,例如选择七个或更多节点。如果这些节点中,有51%或33%被攻击,整个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这意味着系统存在一个Security Council(安全理事会),而这甚至比L2的Security Council更加严重。
V神进一步指出,如果L2是Stage 1,那么Security Council需要有75%的节点被攻击才会出现问题。但对于MPC和FHE,Committee为了让系统运行,需要一直在线,这无疑增加了被攻击的风险。这些节点可能会部署在VPS或其他服务器上面,使得攻击更加容易。这种“Security Council的陷阱”揭示了密码学技术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所面临的矛盾: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安全性。
V神坦言,这让他感到有些担心。他认为,很多应用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技术,但这些技术并非完美。它们有优点,但也有缺点。这意味着,在选择应用密码学技术时,需要进行权衡利弊,理性选择。没有完美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应用。V神的这番话,体现了他对技术发展的冷静思考:不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从Elon Musk关于人类可能是硅基文明的引导程序的设想,到《网络国家》中关于集权国家可能更喜欢AI,而民主国家更喜欢区块链的观点,都引发了人们对AI未来的思考。V神也关注着AI的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AI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所有人的能力,也有可能提高一些集权国家的权力。这种辩证的观点,揭示了AI发展的复杂性:它既可能带来进步,也可能加剧不平等。
V神分享了自己使用AI的经历。他发现,在那些他已经做到全球前一千名的领域里,例如一些ZK开发的领域,AI对他的帮助比较少,他还是需要自己编写大部分的代码。但在那些他是比较菜鸟的领域,AI可以帮他非常多。例如,对于Android APP的开发,他之前从未做过,但在GPT的帮助下,他在1个小时之内就写好了一个APP。V神的这番经历,揭示了AI的民主化效应:它可以缩小专家和菜鸟之间的差距,为新手提供更多的机会。
V神强调,现在一个很重要,也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做的技术,包括区块链、AI、密码学以及其他技术的结合,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技术融合的视角,揭示了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各种技术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协同,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V神希望人类不会只是一个精英统治,而是能够达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他希望普通人可以通过AI和区块链的赋能,成为超级个体。V神甚至提出了“超级个人、超级社区、超级人类”的愿景。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他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技术应该服务于所有人,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少数精英。他希望AI和区块链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访谈的最后,V神对以太坊的开发者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寄语。他鼓励开发者们积极拥抱以太坊生态所带来的机遇。他认为,现在是以太坊开发最好的时代,因为许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实现了。首先,L1的TPS已经不再是瓶颈;其次,隐私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第三,AI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以太坊生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V神同时也对以太坊的应用生态提出了警示。他认为,目前以太坊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非常开放、去中心化、安全、特别理想主义的应用,但它们只有42个用户;另一种则是赌场。V神认为,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健康的。他希望以太坊能够涌现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乌托邦式的空想,或者沦为投机者的乐园。
那么,以太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应用?V神认为,我们需要寻找那些用户喜爱使用、能够改善世界、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应用。这些应用应该具有真正的价值,能够为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同时也要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这些应用还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基金会的资金或者其他组织的支持。这种对应用价值的强调,体现了V神对以太坊生态发展的理性思考: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贡献的生态,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利益。
V神鼓励开发者们抓住机遇,成就非凡。他认为,现在的开发者拥有的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好的想法,如果你能做好,那么你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V神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以太坊开发者们的最大鼓励:现在是最好的时代,资源空前丰富,只要有好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展望,也激励着以太坊开发者们不断创新,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在香港摩星岭的这场访谈,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交流,更是一次对以太坊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V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技术发展的乐观展望,为以太坊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DappLearning社区发起人Yan所说,以太坊一直引领着行业,并且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努力地解决着行业碰到的问题。以太坊的建设激动人心,我们希望早日看到世界计算机的真正实现。
这场摩星岭之约,在与Vitalik的合影中落下帷幕。但以太坊的探索之路,永不止步。世界计算机的梦想,也终将在开发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变为现实。